LED光引擎企业的出路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8-08-20

 

1.png


LED用于照明就是这十几年来的事情,从灯的主要成本结构上看主要分为

1、光源(铝基板,连接线和LED)

2.png


2、电源


3 外壳(可以发现LED作为代替光源可以应用于各种我们生活中的灯)

4.png


来源于最朴实的企业生存与盈利的动机,提升性能与降低成本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原始动力。

光引擎的概念是什么?

茅于海教授给了个定义:“装上外壳就是灯”。

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光引擎也就是光源和电源变成了一个零件,如下图。 

 

确实,1个IC几毛钱再加上整流器等几个零件也不超过1元,能代替一个电源,在很多LED应用领域确实提升了性价比。比如8W-25瓦的几乎所有室内灯具都可以应用。那为啥8-25W?

3瓦不行吗? 因为光引擎原理是运用LED的伏安特性,巧妙的把一定电流下串联的LED电压调整到刚好与整流后的环节用电匹配,就省掉了开关电源的成本。目前太小功率的灯,也要串联很多LED,LED成本会增加,加之留够300V电压需要的爬电距离会使铝基板尺寸变大,耐压要求提升,而且IC驱动的效率很低等因素通盘考虑下来,就不一定经济了。

那么更大功率的不行吗?

因为室内LED灯具,25瓦算是比较大的瓦数了。 要做大,IC驱动是可以的,就是很多个IC串联罢了。市面上不管是单段的还是多段的IC,一般1个IC最大做25瓦。这个是由IC效率决定的。

 

6.png


从图上看出,1串LED串联起来刚好和市电AC转成的DC匹配。但是市电电压是浮动的,所以行业中220或230电压的球泡串联都在250多V。 就是要180V时候那个灯可以亮。同时,如果市电刚好是240V,大家很容易算出180(LED做功电压)/240(市电电压)=75%的效率。中间另外的25%被IC耗损了。

几年前,这个技术刚出来时候是个新鲜玩意,市场上涌现了一批光引擎公司,现在也还有。不过在下个人认为,凡是现在还在做光引擎的企业都是有点实力的,不管是技术还是经营或财力方面。不过,好像没有几家做到成立时候的目标,靠光引擎,融资上市搞资本运

 

7.png


光引擎公司不能做大的道理倒也浅显,我从个人的角度做以下分析。

1、技术相对简单,虽不能说大冬瓜安两个耳朵都会,倒也是明白人指点20分钟既知道原理。

2、竞争激烈,同行业竞争很大,很多家一起抢小市场。

3、受到各个IC公司挤压,IC公司就为了卖IC,提供成熟的方案和培训。灯厂自己能做谁还在外面买?

4、灯厂掌握出海口,如前文所述:一共3个零件(光源,电源,外壳)。光引擎公司做了最核心的,灯厂能允许您做大吗?不可能的,这么简单的技术,大一些的灯厂一定要自己做核心技术。那么光引擎公司就只能做小一点的工厂,不过这些工厂有一单没一单的,好不容易跟你做生意还要你垫资。不能做啊。

5、由于各家的灯具不容易形成标准化,光引擎都是给每个不同的客户客制化。没有量,成本下不来。比如立达信,通士达,海莱,三雄,佛照,都有自己的产品和不同工艺的灯,没有哪一款是行业通用的。 他们有量,可以向灯珠,灯板,厂家做年度的招标议价。光引擎厂议价能力没那么强。

6、在我国1%的人在搞创新,99%在抄袭,特别是光电行业。而这1%的人用了50%以上的精力仿制别人抄袭。有了好技术没法好好的推广。

那么光引擎就没法发展了?

那也不是,以下几种正在发展的迹象,就看诸位是否能抓住。

1、产业链纵向整合。 我一个好朋友做铝基板的,就在整合想做光引擎,这种如果没有自己的成品出海口,个人认为应该说也不明朗。

2、大家百度一下我名字就会知道我几年前也算是一家光引擎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吧,当时我们茅教授提议做灯泡和吸顶灯,我提出做工矿灯,都是想布局成品出海口。可是都被其他股东否定了。看看现在工矿灯如火如荼的景象,再加之当时我们方案的超高性价比,不知道其他股东是不是能理解我当时的想法。

3、核心IC技术上有独到的特点或优势,又怕被同行抄袭。怎么办?自己做光引擎。其实我更看好这种公司。真的要做大做强,就要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这种公司的未来有两种路数:

A 小功率ACLED的IC以自己的光引擎公司做为服务基础,卖IC技术。捆绑住2家大的终端客户,慢慢做成IC公司。

B 大功率的ACLED的IC,发展过认证的流通类工矿灯,30瓦 40瓦路灯,投资小见效快。

C 积极开发特殊领域应用。汽车灯市场,太阳能照明驱动方案等应用。

总之,IC代替驱动电源是一个趋势,我们已经站在趋势上了,一定不要做前浪,被拍在沙滩上!